凌国灿, 1938年12月生,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力学所。 196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专业。
|
|
主要经历: | |
1960年-73年 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 | |
1973年-78年 航天部二院207所11室,后一院701所11室; | |
1979年-84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11室,流体力学研究室; | |
1987年-今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 | |
主要从事: | |
旋涡的结构与运动; | |
旋涡脱落非线性动力学; | |
尾迹流动稳定性与湍流转捩; | |
非线性波动问题中的旋涡位错; | |
不可压复杂流动高精度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方法与问题研究; | |
海洋力学环境中的结构载荷与动力响应。 |
|
正在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 | |
国家科技部<九五>攀登A予选项目《流体及空气动力学关键基础问题研究》下属子课 | |
题:“复杂流动机理与控制”;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下属子课题:“复杂流动的高 | |
精度计算”; | |
国家基金:“尾迹转捩机制的数值研究与大雷诺数流动的大涡模拟 ”。 | |
近期完成1994.1-1998.6重大基金《复杂气体流动中旋涡、分离的流动机理与控下属 | |
“分离与旋涡流动机理”研究,获得了圆柱尾迹转捩波变化新的理论规律研究成果受到 | |
国际同行的关注和引用,并应邀在美国Caltech等多所大学报告,1999年又应瑞士联邦 | |
高(EPFL)机械系主任P.Monkewitz 教授邀请作访问教授三个月,并作“非线性尾迹动力 | |
学”系列学术演讲。申请者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开创尾迹旋涡位错数值研究,其初步 | |
结果受邀请在美国第15届国际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大会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在加拿大第 | |
8届国际海洋与极地工程会议上作报告,受到同行专家美国Cornell 大学Williamson, | |
瑞士联邦高工Monkewitz 教授等的重视和引用。大基金项目结题验收对本研究评议认 | |
为:“ 尾迹稳定性分析、转捩波特征及多尺度复杂流动分析、分离与旋涡机理、旋涡 | |
结构研究等多个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创新成果。从研究成 | |
果总体上看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前列 ”。 | |
主要获奖: | |
1983年:高雷诺数圆柱分离流旋涡运动研究,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
|
1989年:地转涡的结构与运动,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
1991年:海底管线稳定性分析,国家经委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
|
发表论文13篇(国内一级学报5篇,国际刊物1篇,国际会议特邀大会报告1篇, | |
国际会议大会报告4篇等) | |
主要学术兼职: | |
中国科学院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
力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 |
《力学学报》常务编委,《航空学报》、《空气动力学学报》、《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 |
等学报编委; |
|
《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空气动力学副主编; | |
美国纽约科学院成员(Member,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
|
美国国际海洋工程与极地工程大会技术委员会委员(Committee Member, | |
ISOPE Conference); | |
德国国际数学文摘评论员,(Reviewer,《 Zentralblatt Fur Mathemati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