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方程真振幅叠前深度偏移
70年代John Clacrbout提出的单程波方程偏移,以及其后发展的一系列单程波方程偏移方法,以地下构造成像为目标,其所依据的单程波方程只保证了波传播的运动学特征,并不保证其动力学特征,因此不能保证其真振幅。张关泉(1993)应用波场分裂的思想,将波动算子因子分解,导出了更为确切的拟微分算子(平方根算子)表达的单程波方程及其微分—积分方程组的表达形式。这个新形式的单程波方程与原先导出的单程波方程不同之处在于:(1)它在±90o倾角范围内都是精确的;(2)在它的表达式中出现了一项新的振幅控制项,保证了波传播的动力学特征,即保证了其真振幅。本世纪初,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波动方程真振幅偏移(Yu Zhang,Guanquan Zhang ,Norman Bleistein,True amplitude wave equation migration arizing from true amplitude one-waymwave equations,Inverse Problems 19(2003)1113-1138)
波动方程真振幅偏移分二个步骤,即波场延拓和成像。
下行波延拓
上行波延拓
其中 |
反射系数成像公式
其中和分别为象征
的拟微分算子,为介质中声波传播速度,为地面记录。上述波场延拓方程可以写成微分积分方程组形式,以便于实现数值计算。
真振幅波动方程偏移与常规的波动方程偏移不同之处在于:
(1)下行波地面定解条件与常规情况不同,由于出现-1,它不仅改变了振幅,而且还出现45o相位差;
(2)成像条件必须是反卷积形式pU / pD ,其中pU,pD是由上、下行波方程的解转换而来。
(3)在同相轴上偏移结果的振幅恰好为此处的反射系数(依赖于入射角),因此可用于AVA,AVO分析。
数值实验:
在V=2000+0.3Z的介质中,分别于1000m ,2000m ,3000m 和4000m深处设置了四个反射层,假设反射系数均为1,产生了合成记录,利用此合成记录作真振幅偏移,其成像结果见下图。